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動態路由協定

動態路由的好處就是當拓樸改變時不用手動設定它會自動學習並更改並且選擇最佳路徑,但是所需付出的代價就是需要使用較多的資源(CPU、記憶體、頻寬)。


動態與靜態比較列表

Metric(指標):每個路由協定的衡量方式都不一樣,其中常見的指標包含
                     1.Hop count(跳躍數):封包要到達目的所需經過的路由器數量
                     2.Bandwidth(頻寬):鏈路最大的資料流通量。
                     3.Delay(延遲):封包經過路徑所需的時間
                     4.Load(負載):目前鏈路的使用率
                     5.Cost(成本):由IOS或使用者自行設定路徑的數值
                     6.Reliability(可靠性):根據以往錯誤發生的記錄,選出一條失敗率最低機率的路徑


Administrative Distance(管理性距離):在路由器中是可以設定兩種以上的路由協定,但是兩種的指標都不一樣,無法拿來比較,這時就需要AD(Administrative Distance)。在AD的範圍0~255中數值越小越好,255則是不會使用路由協定,當然數值是可以自由變更的。
接下來介紹Classful Routing Protocols(有分類路由協定)和Classless Routing Protocols(無分類路由協定)

Classful Routing Protocols:在傳送訊息時,並不回送出遮罩的訊息,而是靠A、B、C類來決定遮罩。

Classless Routing Protocols:可以使用不連續的網路,也就是會傳遞遮罩的訊息。




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s(距離向量路由協定)簡寫為DV
LinkStats Routing Protocols(鏈路狀態路由協定)簡寫為LS

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統)簡稱AS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用於自治系統內
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s):用於自治系統之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